當代的價值永恆 . 穿越時空仍是經典

漢字所擁有的神奇力量


“天下第一福” 的由來

2017-02-28 圖文整理/蔡貿昇

轉載▼

標籤:海陸漢文


引言:北京人常說,到故宮要沾沾王氣,到長城要沾沾霸氣,到恭王府就一定要沾沾福氣!

在恭王府秘雲洞內,珍藏著一塊號稱“天下第一福源”的福字石碑。每天,來這裡請福的人絡繹不絕,人人都想親手摸一下這公認為“天下第一靈驗”的福字,好“沾一沾福氣”。

西元1673年,康熙為祖母孝莊太后“請福續壽”,寫下了震爍古今的“長壽之福”,此福暗含“多子、多才、多田、多壽、多福”,是古今唯一的“五福合一”、“福壽合一”之福。孝莊“請福聚福”,康熙則“送福得福”,所以此福被稱為“天下第一靈驗之福”。福中有“康熙御筆之寶”印璽加頂,喻“鴻運當頭、福星高照”之意……

康熙十二年(西元1673年),孝莊太后六十大壽將至,不料突染沉屙,康熙查知上古有“承帝事”請福續壽之說,意思是真命天子是萬福萬壽之人,可以向天父為自己“請福續壽”,遂決定為祖請福,在沐浴齋戒三日之後,一氣呵成了這幅傾注了對祖母摯愛的“福”字,並加蓋了“康熙御筆之寶”印璽,取意“鴻運當頭、福星高照,鎮天下所有妖邪”。

孝莊太后自得到了這“福”字,百病全消,15年後,以75歲高齡得以善終。民間俱稱這是康熙“請福續壽”帶來的福緣。事後康熙幾番重提御筆,卻再也寫不出其中的神韻,所以民間盛傳此福為“天賜鴻福”。


“天下第一福” 的神奇

令人拍案稱奇的是,這幅禦寶有意無意間,創造了許多空前的紀錄,細品之下, 真有佳作天成的味道。

此“福”的書寫不同於民間常用的飽滿方正,其字形窄而狹長,為瘦,音諧“壽”, 民間稱之“長瘦福”,即長壽之福。

俗語稱“有福必有壽,有壽必有福,有福沒壽是為無福可受”。但是,由於“福”、“壽”二字字形差異太大,因此,自古從來沒有哪個書法家可以把“福”“壽”合為一字書寫,在這幅禦寶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蘭亭序中“壽”字的寫法。故而,這幅字也成為了現存歷代墨寶中惟一的將“福”“壽”寫在同一個字裡的福字,民間稱之為 “福中有壽,福壽雙全”之福。


“天下第一福” 的傳奇

更不可思議的是,此福與民間稱作“衣祿全、一口田”的福字截然不同,其間包括了“多子、多才、多田、多壽、多福”數個漢字,是古往今來獨一無二的“五福”合一之“福”字。由於其中的“田”部尚未封口,因此是鴻福無邊、無邊之福。孝莊太后稱其為“福之本源”,民間則稱“五福之本、萬福之源”。

清代康熙皇帝一生酷愛書法,但卻很少題字,所以康熙御筆是歷代皇帝的筆墨中流傳最少的,這就有了“康熙一字值千金”的說法。傳說康熙一生流傳下來的就剩三個字:“無為”、“福”。

“無為”現存於故宮,而本文的主角“天下第一福”則存於北京恭王府中的“福”字碑上。傳說康熙大帝年幼喪母,由孝莊皇太后撫養長大。然而正當康熙盛世的時候,孝莊皇太后卻重病纏身。康熙救祖母心切,化孝心于筆鋒,創造了震爍古今的“福壽”聯體字,然後徵召天下能工巧匠,把它雕刻在一塊大青石上,並背著這個“福”字碑前往祈年殿拜祭天神。為示孝心,康熙大帝跪在“福”字碑上祈福,上蒼有靈,孝莊皇太后身體奇跡般康復,康熙大帝將“福”字碑請回宮中供奉在佛閣。

乾隆繼位後,將“天下第一福”賜給自己的寵臣和珅,和珅命人運來幾千塊太湖石,在自己的府邸後花園砌成一條巨龍,這條龍的位置正好在京城的龍脈上,他將“天下第一福”藏在龍穴之中悉心供奉。改革開放以來,國家文物局對“福”字碑進行修繕,定為“中華三絕”文物之一。眾多海外名流紛紛慕名前來求福,以拓印掛軸孝敬長輩。

外國訪華元首也紛紛前來景仰“天下第一福”。“福”碑的碑拓也成為國禮之一,贈與海內外貴賓,中華福音從此泱泱傳開。但由於拓印時使用草藥,如不加以限制,天長日久,該石碑將被風化殆盡,所以,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已用玻璃罩將該石碑封存,禁止拓印。

縱觀康熙大帝親筆所書的這個福字,剛勁有力,頗有氣勢,右上角的筆劃很像一個“多”字,下邊為“田”字,而右偏旁極似“壽”字,所以這福字又蘊含著“多子多才多衣多田多福多壽”的深厚含義。更為珍貴的是碑的正上方刻有康熙的禦璽之印以鎮福,這更是其他歷史傳碑無法相比的,因此這個福字也就不能倒貼。